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?
  • 来源: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
  • 点击数:1484
  • 发布日期:2016-12-26
     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 新生儿溶血症,是由于妈妈和宝宝之间血型不合,引起母儿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,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,引起同族免疫性疾病。大家知道得比较多的是ABO血型系统的溶血症,其实还有Rh系统的溶血症。接下来会详细聊聊。  新生宝宝患溶血症会出现各种症状,主要表现为黄疸、肝脾肿大、贫血等,严重的会出现嗜睡、厌食,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…(别吓到,几率非常小)  必要的小补充:抗原和抗体  抗原是外界进入人体的各种物质,不是自己身体本省就有的,算是“入侵者”,比如花粉啊、病毒等。人体一旦识别出“入侵者”,就会针对性地产生相应抗体,企图消灭入侵者。这种抗原抗体反应,是免疫力的一个重要表现。  不同血型的人,血液中携带了不同的抗原,比如O型血的人携带了O抗原。  ABO溶血  如果准妈是O型血,准爸不是,那真的有可能会发生ABO溶血。  O型血的准妈+不是O型血的准爸,那胎宝血型可能会是A型或者B型,母儿血型就不一样了。不一样怎么了?血型不一样,主要是怕发生抗原抗体反应。  孕期母体和胎宝之间会有血液交流,胎宝的少部分红细胞(携带了A抗原或B抗原)会进入准妈体内,诱发准妈产生抗A抗体或抗B抗体。而这些抗体可能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,对胎宝的红细胞进行破坏,从而引起了ABO溶血性疾病。  还有一种情况,准妈在孕前接触了自然界中的一些类血型物质,也可能会出现抗A、抗B抗体。  >>>>第二次怀孕更容易发生溶血症  初次怀孕的话,溶血的情况还不会那么严重,但在下一次怀孕时就变得尤为明显。因为在初次怀孕过后,母体体内就会存有抗A抗体或抗B抗体,再次怀孕溶血的可能性就稍大,情况也会严重些。  >>>>可以吃药预防么?  我们无法控制胎宝宝的血型遗传物质,所以目前并没有确切方法可以预防,即便孕期怀疑胎儿有溶血的可能,也没有比较有效的药物治疗。  >>>>ABO血型不合一定会发生溶血症么  不一定的,相反发生率很低。据统计,真正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只有2.5%。  >>>>发生溶血了,后果很严重?  即便真的是那2.5%,发生溶血,绝大部分的症状都是非常轻微的,很少会有严重后果。因为抗A抗B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以后,会和各种不同的胎儿细胞结合,真正和胎儿红细胞结合的抗体数量很少。还有一层原因,那就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和B抗原还未发育完全,多不能跟抗体结合。  只有极少数溶血病例会出现严重的贫血(1百万个新生宝宝只有不到6个),需要输血治疗。  所以,O型孕妈别太担心这个了,影响心情对宝宝危害可能还大点…平时做好产检就好了,如果宝宝出生后真的发生溶血症状,就交给医生吧,绝大部分溶血儿经过治疗都会好转的。  Rh溶血  其实人类有很多套血型系统,除了大家熟悉的ABO外,还有一套血型系统——Rh血型系统。Rh系统分两种血型,Rh阴性血和Rh阳性血,区分标准是血液中是否含D抗原,有D抗原的是阳性血,没有的则是阴性血。  Rh阴性血,就是俗称的熊猫血,我国大约只有1%的人是这种血型。  >>>>Rh血系溶血  Rh血系的溶血原理跟ABO溶血类似。阴性血的姐妹怀孕,本来她的体内没有D抗原,也没有D抗体,如果她怀了Rh阳性血的孩子,那么胎儿携带了D抗原的红细胞就会进入到母体,诱发产生D抗体。  熊猫血妈妈的第一次怀孕,宝宝很少发生溶血,第一次怀孕后,体内存有怀第一胎时产生的D抗体。再次怀孕时,母体的D抗体进入到胎儿血液内,对胎儿红细胞发起攻击,使胎儿出现溶血症状。  比起ABO溶血,Rh血系的溶血强度更大,产生的免疫问题大得多,可能造成胎儿贫血、水肿、甚至死亡。所以,熊猫血的孕妈,孕期记得去做胎儿的溶血检测。  >>>>Rh血型溶血的预防  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,可以大幅度减少母胎溶血的发生率,通常是在孕28周的时候使用,然后在产后72小时之内再次使用。  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免疫球蛋白只是用于预防,不是治疗,已经产生了抗体的熊猫血妈妈,再注射是没有作用的。  遗憾的是,大陆暂时没有这种免疫球蛋白,需要的妈妈大多是从国外或港澳地区代购,而且得找到愿意帮助注射的医院。  划重点:  1、O型血妈妈+非O型爸爸,不一定会发生溶血,发生几率很低;即便发生了ABO溶血症,大部分症状不会很重。  2、第二次怀孕发生母胎溶血几率大些;  3、Rh血系溶血产生的免疫问题较为严重,熊猫血妈妈要更注意溶血问题,留意监测和预防。  (声明:图片来源网络,文章由瞪谁谁好孕公众号原创)
提示框消息